• 欢迎访问交通人网站!
  • 分享一款小游戏:信任的进化
  •    发表于6年前 (2018-10-25)  思辨明理 |   抢沙发  148 
    文章评分 1 次,平均分 5.0
    导语:最近关于学术圈很热闹,国外有前著名心脏病专家皮耶罗·安韦萨(Piero Anversa)因造假 31 篇论文被撤稿,国内有清华大学 Guoyi Tang 因造假 11 篇论文被撤稿,现在又爆出个南京大学拥有诸多头衔的梁莹教授因大规模剽窃而“主动撤稿”。

    央视网微博 10 月 25 日消息,24 日,中国青年报刊发报道,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梁莹的多篇中文论文涉嫌抄袭或一稿多投,且似乎为了掩人耳目,专门向相关期刊和中文数据库主动要求将历史文章“抹除”。

    一所知名高校的教授,主动把自己多年来的论文 404,相当有话题冲击性。南京大学校方已经回应,正式成立调查组调查,如果报道属实将严肃处理,决不姑息。

    校方的调查和处理结果如何,现在还很难定论。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术圈人物公开站出来,对梁莹的学术水平给出否定性评价。

    比如,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谢宇(曾在密西根大学任职)说,当年让两位学生审了她的文章,就决定不接受她去米密西根大学;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赵鼎新教授,曾和梁莹“通过几个 email,感觉实在不好”。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助理教授张春泥更是丝毫不留情面,直言“此人虽然发文很多,但全都是粗制滥造。”

    但这样一个同行评议如此糟糕的学者,却在学术圈如鱼得水,几乎拿到了所有她那个年龄文科教授能够拿到的头衔。

    为什么呢?

    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教授吴晓刚的一句话,概括可能较为精准——“这个真是中国现有的科研评价体制下的一朵奇葩”。

    简单概括梁莹最大的特征,就是发表论文的数量惊人。2009 年入职南京大学时,学校内部就有不同意见,30 岁刊发 30 多篇论文,而这些论文又缺乏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可是质疑者的意见最终被证明无效,论文数量是学术圈通行的重要优势。

    重论文这个简单粗暴的游戏规则下,梁莹的“脱颖而出”有其必然性。

    从现有的报道来看,梁莹就是学术圈游戏规则下一个精致利己主义者的典型。她很精明地把握了在学术圈出人头地的秘诀,并在行动中做到了极致化。只要有论文产出,只要这些论文发到一定级别的刊物上,就代表着学术能力,就算科研成果。有利的事情,挤破了头大干快上;而教学这种晋升意义不大的事情,她则是极尽糊弄,毫不掩饰对教学对学生的鄙视。

    按理说,梁莹不是活在真空,她的学术水平、教学态度,身边的同事、同学不可能不知道,可没人能阻挡她的扶摇直上。

    2011 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5 年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计划,2017 年成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也不是没人举报过梁莹。南大社会学院6位教授曾向学校领导反映过,社会学院社工系 2014 级全体学生曾联名举报过,可如果不是这次媒体曝光,梁莹还像是学术圈锦鲤一样活得滋润。这才是最值得反思的。

    梁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她是现有学术圈游戏规则之下的产物。粗制滥造的论文,可以轻易突破那些学术期刊的门槛;论文数量的优势,可以在高校畅行无阻,可以入选国家各项权威计划。

    换言之,梁莹的做法不仅实现了个体的利益最大化,也帮助所在高校利益最大化。当个体的荣誉利益和高校深度绑定之后,高校就会更倾向于对眼皮底下的问题视而不见。

    在梁莹的风光之路上,可以看见太多学术圈乃至科研体制的弊病。

    查出梁莹的问题决不姑息容易,难的是反思纵容她的制度环境。撼动不了重论文、重指标等游戏规则,就还会有第二个第三个梁莹。

    打赏
    微信
    支付宝
    微信二维码图片

    微信 扫描二维码打赏

    支付宝二维码图片

    支付宝 扫描二维码打赏

    交通人博客是交通人工作室(JTR Studio)建立的交通人系列网站之一,是交通人工作室的主阵地,旨在整合和分享交通行业相关资讯,具体包括但不限于行业新闻、行业动态,以及行业相关规范、书籍、报告和软件等资源。

    发表评论

    表情 格式

    *

    暂无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扫一扫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