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交通人网站!
  • 分享一款小游戏:信任的进化
  •    发表于8年前 (2016-04-14)  理论动态 |   抢沙发  367 
    文章评分 2 次,平均分 3.0

    蓝评:

    小编以为,交通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本身就具有社会属性,因此不存在什么“交通社会化”。文章对于“交通社会化”的探讨本质还是智能交通的问题。

    受制于数据采集手段,传统的交通管理是静态粗放式的管理。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快速发展,实时获取交通需求和供给成为了可能。在不久的未来,交通需求不再是一组模糊的数字,而是一条条清晰的时空路径,交通供给也不再是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各种影响因素动态变化调整。而交通需求与供给的实时化,必然会促使交通管理从传统的静态粗放式管理向动态精细化管理转变。

    交通运输不仅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的基本需求。交通需求侧是全社会的所有成员(人、群体及各类机构),供给侧是各种交通专用资源和通用资源的提供及运用机制。在传统交通体系中,交通工具的速度提升是发展主流,形成了较高运输效率的道路、铁路、航空、水路运输的专业化模式。传统交通体系的技术背景是信息的不连续性和不对称性。在移动通信技术产生以前,交通信息的处理只能发生在出发以前和到达之后,运输过程中的信息需要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员自行处理。交通的流量、衔接、业务处理,都无法与社会沟通;社会的交通需求也不能实时、有效地表达出来。我国交通运输领域一直延续着业务专业化、管理行业化的发展方式。

    移动互联(互联网+)时代,与位移相关的信息处理技术均衡发展,达到了实用要求。除移动通信技术以外,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网络传输、对象标识、安全保密、多媒体技术等共同构成了新的交通信息化基础技术架构,能够有效地支撑交通信息处理的动态性、连续性、突发性、实用性和大规模需求。

    交通的社会化就是通过实时优化地运用社会全部交通资源,来满足全社会的每个成员交通运输需求。交通社会化的特征是其完整性和动态性。

    完整性包括:

    1、社会上各类交通资源是一个互联的、可动态调用的完整体系;

    2、每个社会成员的交通运输需求都是个性化的、可随机发生的各自的整体;

    3、交通的实现过程及其同步产生的信息过程共同构成完整的交通社会化服务。

    动态性包括:

    1、交通运输的每个行为信息都可以被实时获得;

    2、社会成员的每个交通需求都会对运行中的交通体系产生动态影响,获得动态响应。交通社会化改革必须在移动互联技术基础上展开。

    在交通专业化、行业化发展时期,各种运输方式(铁路、民航、公路、城市交通等)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各区域交通也形成一定壁垒,如公交卡、高速公路通行;社会运力不在交通行业发展的考虑范围内,自由生长,造成局部交通拥堵。在交通社会化方向下,全社会的线路资源、运力资源、动力资源、信息资源、资金资源等应该作为一个整体,全盘考虑,通过相互协调,动态调整,高效率地为全社会交通运输需求服务。相对目前各分割的行业管理和自封闭的业务操作模式,交通社会化发展必将极大地提升交通运输体系的效能,降低社会总成本,全面提高社会生产效率和生活效率,解决国计民生大课题。

    交通社会化引发一个新增长点,提供面向全社会各个成员的完整的交通服务(含信息服务),即社会化交通服务。社会化交通要全面满足社会各个成员的交通需求,个性化的交通信息服务是必不可少的内涵。我国现有手机用户数突破13亿,移动互联网用户有6.2亿人,有了开展社会化交通信息服务的基础条件。但社会化交通服务是一种复杂的、全方位的、持续性的服务,需要通过市场形成服务机制,长期有效商业化运行。因此,行政管理部门是社会化交通服务的政策引导方,而不是提供方。市场机制下的服务应该是企业行为。

    从现实情况看,行业内外开展交通信息技术服务的企业,都掌握移动互联时代的某一两项技术,仅做专项应用或单一领域应用,难以为社会公众提供全方位的交通信息服务和技术服务。如果一个企业不能满足社会公众现实的复杂需求,就难以获得稳定的客户回报,商务运行断链,很快会被市场淘汰,即使砸钱也仅能支撑一阵子。所以交通社会化的一个主要任务是综合各类企业的技术优势,构建起交通综合技术运营平台,其中至少包括:移动通信、卫星定位、地理系统、安全保密、对象识别、资金支付、票务凭证、信用体系、保险体系、金融运作、多媒体技术、设备制造、系统集成、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

    建设多企业实体的合作共同体要规避企业各自利益的干扰,让各技术领域的顶尖企业在社会公益机制协调下,组成非盈利性的移动互联交通产业联盟,共同研发、构建平台,实现共同盈利,才能保障长期运营。

    交通社会化是交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要通过开放市场管制,促进竞争和创新,依据社会交通发展的实际情况,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交通全要素生产率,使交通供给体系更好地适应需求结构变化。坚持以民为本,民有所望有所求,我们就要为他们服务。满足社会公众多样化、差异化、多层次需求,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来源: 中国信息产业网-人民邮电报

    打赏
    微信
    支付宝
    微信二维码图片

    微信 扫描二维码打赏

    支付宝二维码图片

    支付宝 扫描二维码打赏

     

    除特别注明外,本站所有文章均为交通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来自http://www.hijtr.com/a-possible-trend-for-transportation-supply-side-reform/

    交通人博客是交通人工作室(JTR Studio)建立的交通人系列网站之一,是交通人工作室的主阵地,旨在整合和分享交通行业相关资讯,具体包括但不限于行业新闻、行业动态,以及行业相关规范、书籍、报告和软件等资源。

    发表评论

    表情 格式

    *

    暂无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扫一扫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