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交通人网站!
  • 分享一款小游戏:信任的进化
  •    发表于4年前 (2020-02-19)  社会民生 |   抢沙发  287 
    文章评分 1 次,平均分 1.0
    导语:怎么样才是健康的城市空间?关于健康城市,不同的组织和学者由于关注点不同而有不同的定义:1. 世界卫生组 (1994) :健康城市应该是一个不断开发、发展自然和社会环境,并不断扩大社会资源,使人们在享受生命和充分发挥潜能方面能够互相支持的城市;2. 上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傅华教授等:所谓健康城市是指从城市规划、建设到管理各个方面都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保障广大市民健康生活和工作,成为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健康人群、健康环境和健康社会有机结合的发展整体。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严重,心情沉重。规划界对于健康城市的研究在陆续开展,但更多集中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抑郁症等)。规划师可以做的是设计能够促进体力活动和社会交往的高品质空间,进而减少人们的基础病,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而这次传染病疫情,值得我们重新审视城市空间,我们如何更好规划健康城市?

    一、规划在传染性疾病预防方面的努力

    城市规划其实起源于人类对健康诉求的回应。传染性疾病曾经是现代城市规划关注的焦点问题。流行病学的创始人 John Snow 早在 1854 年追踪伦敦霍乱爆发的原因,发现被污染的水井是源头,说明城市公共设施与疾病蔓延的密切相关。美国早期工业城市的城市人口快速扩展、居住拥挤和卫生条件恶劣,也带来霍乱、黄热病等传染性疾病的反复出现。1916 年的《区划法》对于日照通风的规定、功能分区将具有污染性的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进行隔离、给水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均是确保公共卫生条件的举措。 城市规划正是作为地方政府确保城市公共健康、减少传染性疾病的重要方式而出现。

    随着基本卫生保障的逐步到位,传染病大规模传播事件的大幅减少,传统传染病(例如天花、霍乱、黄热病等)的基本消失。当前城市规划时并没有充分考虑到新型传染病(例如 SARS 和登革热等)的影响。我们需要更多应对传染性疾病的空间研究和设计应对。

    二、传染性疾病的传播

    根据流行病学,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包括生态学过程(Ecologic process)和社会过程(Social process)。在城市区域的交通体系还未发展起来时,疾病主要通过空间的邻近效应而传播;当前传染性疾病是在更为发达和综合的城市网络连接中流动,城市区域结构的变化影响着社会过程为主体的传播方式。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传播方式正是主要依赖社会过程,因此我们的城市网络关系、交通方式和应急系统影响着疾病的蔓延。

    同时,影响传染病传播的环境分为远端环境(Distal environment)和近端环境(Proximal environment),其特征和变化影响着疾病的传播方式。城镇化、沙漠化和大型项目建设等属于远端环境,而风速、密度和接触等为近端环境。城市规划在近远端均存在一定干预的可能:远端考虑城镇化和大型交通枢纽设施选址带来的系统性影响,近端可能通过优化微观空间设计,降低污染暴露。 面对本次新型肺炎,我们需要重新审视空间的“健康性”,思考城市空间系统对于健康结果的潜在作用。

    三、规划师可以做什么

    健康是人的基本诉求。在不同层面规划、不同类型项目中,人的需求会因经济条件和社会文明水平的发展而不断提高。 我们需要在空间规划充分考虑方案对公共健康的正负面健康效应。

    “健康风险叠加分析”明确空间要素对公共健康的负面效应。可将公共健康的多种负面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叠加,例如污染源、热岛、潜在病原体等,综合分析评估规划区域内的健康风险点,开展防护、预防和应急规划。

    本次新型冠状病毒的来源很可能是位于武汉人口密集区、紧靠火车站的华南海鲜市场。不仅在于其内部出售大量野生动物,导致病毒具有了跨界传播的可能,其本身设施位置则使得病毒的传播范围和几率增大。尼帕病毒则推测是人类在蝙蝠栖息地附近建设养猪场,导致猪吃了蝙蝠啃咬过的水果,造成猪的感染,进而传播给人类。部分传染病中病毒的宿主是家禽,例如禽流感(H7N9)等,则涉及到社区菜市场等设施。因此空间规划中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功能设施的潜在健康风险,与公共卫生部门一起明确特定设施的去留、布局和应急措施。

    “健康要素品质分析”明确空间要素对公共健康的正面效应。致力于减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提高生命机能和免疫力,引导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可分析绿地和开放空间、街道空间品质、慢行系统等对体力活动和社会交往的促进作用,让人们可以在城市中更便捷舒适的步行、骑行、跑步锻炼,强身健体。同时涉及到林地、水域等自然要素在市域整体空间布局中对健康的积极促进作用。

    四、结 语

    当前疫情应该让我们规划师再次重视空间的“健康性”,积极参与到更多推进公共健康的工作中。例如正在开展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专用医院、各级发热初诊和检查点的选址,需要规划的支撑,在城市发展的整体层面上考虑,降低其本身的健康风险。更重要的是, 把“健康意识”纳入日常规划编制和实施。健康城市不仅是市政设施、不仅是医疗机构,更是一套能提供宏观和长远公共健康保障的城市系统。


    王兰,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教授 博士生导师,健康城市实验室主任。

    打赏
    微信
    支付宝
    微信二维码图片

    微信 扫描二维码打赏

    支付宝二维码图片

    支付宝 扫描二维码打赏

    交通人博客是交通人工作室(JTR Studio)建立的交通人系列网站之一,是交通人工作室的主阵地,旨在整合和分享交通行业相关资讯,具体包括但不限于行业新闻、行业动态,以及行业相关规范、书籍、报告和软件等资源。

    发表评论

    表情 格式

    *

    暂无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

    扫一扫二维码分享